搞懂跨境电商运营该归哪个部门,我靠这招让团队效率翻倍!
去年接手深圳某母婴跨境品牌的烂摊子时,我被眼前景象惊呆了——运营小组在市场部和电商部之间像皮球般被踢来踢去。市场总监说他们只管流量导入,电商经理咬定海外仓管理不归他管。最惨的是运营新人小王,光确认个促销方案就得签8份审批单。那天凌晨三点,我在仓库盯着积压的2000件滞销品突然想通:跨境电商运营根本不该纠结"属于"哪个部门,而是该思考"如何重构部门"。
2019年做速卖通店铺那会儿,我也掉进过这个坑。当时把运营团队硬塞给海外营销部,结果呢?做FB广告的同事疯狂烧钱拉新,运营端却因库存不足频频取消订单。有个月广告ROI冲到1:5看起来很漂亮,实际净亏损23万。直到在曼谷见到某大卖家的COO,他指着会议室白板问我:"你觉得亚马逊运营和TikTok直播运营是一类人吗?"那张画着三条汇报线的组织图让我醍醐灌顶。
现在给企业做咨询常遇到三类典型困局:50人以内初创公司最爱让运营挂在销售部,结果客服天天追着运营改产品描述;中型企业偏好独立电商事业部,可采购和运营为补货量能吵到掀桌;最头疼是传统外贸转型的老板,非要运营向国际营销总监汇报,新品开发周期拖到竞品都清仓了还没上架。
上周东莞的灯具厂案例特别经典。老板娘坚持运营归属财务部——说是要控制推广费。财务出身的总监把CPC出价卡死在$0.2,美国站自然流量直接跌穿地板。我当着股东会打开后台数据:"各位看看,节省的广告费还不够支付库租零头!"后来改成双线汇报制,运营预算由财务监管,策略向COO直报,当月acos就降了37%。
其实判断归属的核心就三件事:看现金流命脉在哪(亚马逊卖家建议归运营中心),看决策链条长短(时尚品类最好独立建制),最关键看老板是否愿意放权。还记得第一次带20人团队时,我每天亲自审批每张优惠券设置。直到发现00后运营主管自创的站外引流玩法,才意识到自己成了最大瓶颈。好的架构要让听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,而不是层层请示错过秒杀窗口期。
最近帮杭州某宠物用品店调整架构更有意思。把原属客服部的运营组拆成三块:内容运营并入职播团队,广告投放划给增长小组,库存管理接入供应链系统。看起来折腾人吧?结果季度会财报显示退货率降18%,人均产出提升2.6倍。那个总爱半夜给我发消息问权限的95后组长,现在带着团队在冲类目前十。
跨境电商运营从来不是某个部门的附属品,而是驱动增长的中央引擎。下次再有人问该归哪里,我会反问:你们是想让它当齿轮还是发动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