跨境电商诈骗7000万广告费,主犯被判多少年?内幕曝光!
上周和老王喝茶时聊起这个案子,他拳头攥得死紧:"我那50万广告费就是这么打水漂的!" 做跨境十年,我见过太多卖家被"流量神话"割韭菜,但敢骗到7000万的还是头一遭。
那家深圳公司打着"谷歌官方代理"旗号,伪造流量数据忽悠卖家砸钱。他们甚至用AI生成假用户点击记录,把单价0.1美金的垃圾流量包装成金矿。有个福建老板抵押房子投了300万,等发现ROI是负数时,对方早注销公司跑路了。
法院认定这是典型的合同诈骗罪,主犯陈某数罪并罚判了12年。你算算:7000万属于"数额特别巨大",起步就是十年以上。加上伪造公章、洗钱这些骚操作,法官判决书里直接写了"社会危害性极大"。我在旁听席看见受害者举着血书,有个大姐哭晕在走廊——这年头赚点钱容易吗?
三年前我也差点栽坑里。某平台承诺"保底转化率",结果连基础流量都造假。现在我看广告合同都带着放大镜:要求对方开放后台权限查实时数据;付款必须分阶段;最关键是别信口头承诺,所有条款必须黑纸白字写清违约责任。记住,越是吹得天花乱坠的服务商,越可能挖好坑等你跳。
刑期背后藏着更可怕的信号:去年全国电商广告欺诈案暴涨200%。有些"服务商"专门盯着新手卖家下手,利用你们急着出单的心理设局。我整理过维权证据链模板,核心就三点:保存所有沟通记录、立即冻结账户资金、找经侦报案时带上CPA审计报告。别怕麻烦,你拖三个月对方早把钱转到柬埔寨赌场了。
那天和老王分开前塞给他张纸条:"下次签合同前,先查对方股东关联企业。" 果然揪出三家皮包公司用同一个IP注册。这行当里啊,骗子比韭菜长得还快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