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量背后是手��?这些推广动作正在把你送进监狱
深夜刷手机的你,突然看到"日赚万元"的广告。心动的瞬间,可曾想过链接那头可能是铁窗?去年就有个大学生,帮诈骗团伙引流获客,毕业证没拿到先领了五年有期徒刑。血淋淋的教训就摆在眼前!
一、键盘上的罪恶:这些引流操作在吃牢饭
我见过太多人栽跟头。老王在贴吧发"兼职刷单"广告,三个月后警察破门而入——他根本不知道上家是跨境诈骗集团。法院判决书里白纸黑字写着:明知他人实施犯罪仍提供推广帮助,构成共犯。
致命雷区清单:
• 给赌博APP拉新用户(哪怕只赚了500块佣金)
• 在社交平台散布色情链接(转发也算参与!)
• 替传销组织发展下线("层级奖励"就是铁证)
• 伪造政府公文诱导点击(红头文件都敢PS)
• 销售公民个人信息(一条信息=一把刀子)
二、法官锤子落下时看什么?量刑密码全解密
检察官手里有把隐形算盘。去年广东的案子特别典型:小林给诈骗平台引流获利3万,判了3年;老吴同样手法但涉案金额280万,直接十一年有期徒刑!那把尺子究竟怎么量?
金额是硬指标:诈骗引流超50万=十年起步,传播淫秽视频超500部=三年打底。
身份更致命:如果是公司主管策划推广方案,刑期翻倍很常见。
血腥的"业绩单":你发展的用户被骗10万?这账全算你头上!
三、救命稻草:合规推广的3条生存法则
做电商的朋友张伟差点踩雷。他让客服用"抗癌神药"宣传保健品,被我连夜拦住——这种用词罚20万都是轻的!现在他的团队严守这三条:
1. 所有广告素材过法律机器人筛查(医疗/金融类加倍小心)
2. 合作方必须出示营业执照+授权书(截图不算数!)
3. 佣金超过5000元立即签书面合同(口头约定=埋地雷)
真实的保护伞在这里
去年有个转折性判例:小李帮教育机构招生,后来机构卷款跑路。但因保留完整聊天记录证明不知情,最终免于刑事起诉。你的聊天记录就是护身符!
四、深渊边的自保指南:出事后的黄金72小时
如果警察真的找上门...别学那个删聊天记录的蠢货!去年有当事人狂删微信群,结果刑期加重30%。律师反复强调这三步:
- 立即停止所有推广动作(继续干=作死)
- 把电脑手机原封不动交给律师(自己别乱翻!)
- 找出所有合作付款凭证(证明你不是主谋)
冰冷的铁窗和键盘仅一线之隔。那些宣称"只是发发广告"的人,现在正穿着囚服踩缝��机。你的每个推广链接,都该经过法律这面照妖镜!
原创文章,作者:网创智库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114wc.com/668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