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"卖项目"实现年入100万:当韭菜镰刀开始反噬市场

2023年我通过"卖项目"这一个项目实现了100W+的净利润,这几年整体经济不景气,很多大厂都在裁员,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理想工作,也因为"口罩"的缘故推动了更多的人认可到互联网创业的可行性,也有非常多的人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了财务自由。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-1

所有的项目都是有周期性的,尤其是互联网项目平均寿命就两个月,如果你赶上了项目初期的红利期还可以赚一波,后续涌进的人想赚钱真的是挺难的,做项目真的不如"卖项目"来的更快更直接,想想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不是为了做项目,而是为了赚钱!

当所有人都在找暴富项目时最暴利的生意是什么

失业潮席卷的2024年,知识付费市场膨胀到3280亿规模。每个凌晨三点刷着创业教程的焦虑灵魂,都在喂养这个巨型产业链。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项目实操者,而是那些兜售希望的二道贩子。为什么卖铲子的人总比淘金者赚得多?因为饥饿的掘金客永远相信下一铲就能挖到黄金。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-2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-3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-4

卖项目本质是焦虑货币化的顶级骗局吗

包装过时的网赚教程为新风口,给失效的流量玩法贴AI标签,把公开资料包装成秘笈——这套组合拳打出了百万利润。某短视频培训课程宣称"三天起号",实际转化率不足0.3%。可这重要吗?当3980元/人的学费乘以3000名学员,计算器显示的是七位数收入。

信息差套利才是底层逻辑

东南亚TikTok带货去年就被做烂了?没关系。国内小白还认为这是蓝海。把三个月前的运营文档换个标题《2024最新TK暴利玩法》,销量照样破千。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?购买者里30%是上次被割的韭菜,他们转型当了新镰刀。

交付物越虚溢价越高

实体产品要售后,虚拟项目靠免责声明。某知识博主在课程合同第17条写明:"成功案例不可复制"。当学员质问为何不赚钱,甩出聊天截图:"早说过执行力是关键"。同一套话术模板在卖项目圈流传,就像理发店的办卡套路般标准化。

裂变机制设计精妙如传销

分销佣金设置50%只是基础操作。真正的杀手锏是让学员变成销售:"分享三个好友报名,返还全部学费"。金字塔底层的失败者为了回本,自发拉人入坑。某区块链课程靠这招月销2000万,创始人却在私下说:"我们自己都不持币"。

2024年一个人是如何通过“卖项目”实现年入100万-5

合规化镰刀的生存法则

举报投诉量超过5%就该换马甲重来,这是行业潜规则。聪明的玩家会注册十个备用账号,某个矩阵号被封立即启用新阵地。支付通道用第三方分账系统,服务器架设在海外。当你在直播间看到"最后10个名额"的倒计时,背后是整套防追责体系在运转。

百万收入背后的黑暗经济学

测算过最佳收割周期吗?单个项目生命周期正好87天。前两周造势收定金,中期直播转化,后期用社群逼单。到期立即停更社群,全员禁言。此时新项目宣传片已制作完毕,同样的受众换个封面重新投放。那些骂骂咧咧的受害者?不过是下轮推广的素材:"看,他们急了眼红你的成功"。

当所有泡沫破裂之后

某头部项目卖家突然解散所有社群那天,成员们发现所谓千人团队其实全程是AI回复。这场大型社会实验验证了:在认知税领域,真诚是最大的负资产。但明年还会有新的百万神话诞生,因为总有人相信1999元的课程能带自己逃离格子间。你想当收割者还是肥料?答案藏在每次扫码支付的瞬间。

分享到 :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